标签归档:成长之路
发表评论
成长之路—《穷查理宝典》读后感
成长之路—《绩效和晋升—关键时刻的价值评价》学习心得
成长之路—《破除地盘意识—全局最优资源分配》学习心得
成长之路—《精要主义》读后感
成长之路—如何让恐惧变成财富?
每个人都有担心的、甚至是恐惧的事情。我们的习惯一般是故意忽略、逃避这些事情,以为自己可以向鸵鸟一样,碰到危险就把头埋起来。但最近和李想聊天时获得一个启发:我们完全可以转变态度,从逃避变成主动面对,即我们可以把自己担心或恐惧的事情,变成自己「想要的事情」。有了这个关键转变,我们就能掌握主动,具备把「坏事」变成好事的可能。
成长之路—作为leader进入新团队需要注意的事
即将去往新的岗位,领导的指导像及时雨,记录下来,铭记在心,时刻提醒自己。
成长之路—靠谱
一个人被组织提拔,其实不只是因为能力,而是因为信任。
成长之路—《管理你的老板》读后感
成长之路—关于996的思考
成长之路—如何培养技术leader
成长之路—团队力量与个人成长
本文总结下王老师关于个人、团队、管理上的一些观点:
成长之路—抓大放小
“干工作要注意抓大放小,太过于陷入细节难成大事。”
成长之路—CTO技能图谱
成长之路—对线上心存敬畏
最近遇到一个事,小同学上线出了bug,导致线上出现了一个case,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因为是半夜12点左右被发现的,晚上紧急上线是需要发邮件找两边经理审批才能上,这位同学担心大家都睡了,不好意思打扰,就打算第二天再上。
成长之路—勇敢
今天想说的勇敢限定在工作推动这个范畴,原因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积极主动的人,也觉得自己在努力推动,但是,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。
成长之路—统合综效
成长之路—每天问自己3个问题
最近有些事情的推进不是很顺利,团队里很多人看着都很忙,但是都在做我们最应该做的“最重要的事”吗?你有在抢下属的活干吗?计划里排的对应的目标、收益、优先级够清晰吗?让团队振奋人心的战略规划在推动逐步落地吗?
成长之路—《杰克·韦尔奇自传》读后感
成长之路—什么是有效的工作汇报?
工作汇报
- 内容的核心, 不是你想说什么,而是你希望对方听到什么 (注意,这里面有区别!)
- 内容要明确,有重点,有逻辑, 如果你自己不能3句话说明自己的核心思想, 你反思一下是否你准备好了。
- 常规汇报的内容,不是你做了什么,而是你达到了什么效果(比如上线,比如用户增加), 完成多少代码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。 更重要的,你有什么问题, 以至于你现在没有能够完成你想要的。(这也是对周报的要求)
- 汇报的目的一般来说不是表功, 而是解决问题,如果你的项目一切进展很好, 可以迅速讲完。
- 进展不是看你有多忙,而是看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。
- 上级是来做决策和支持资源的, 不是来做问答题的, 除非特殊情况, 你不应该期待上级来解决你的问题。
论证观点
- 观点要鲜明, 论据要充足。 最忌自说自话。 自己说第一,最好没有用,用户买单是王道。
- 对于产品形态,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,不过记住, 如果没有数据,请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, 你的观点只代表个人。
- 数据说话,一定要靠谱的数据, 经的起推敲。 切忌先有观点,然后找数据说明。 不管是否自己的项目,尽量有公正心看待结果。
- 所有写在ppt上的数据,要知道来源,计算方法,最要不得的是你拿着一堆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数据去讲。如果你不知道, 说明你没有做好功课。 如果你觉得不需要知道,你就不需要来讲。
- 观点就是观点,没有一定对错,我们选择项目有很多考量因素, 没有选择你的观点决策不代表你不行, 不需要意气用事。
表达方式
- 所有的汇报,核心是内容,不是文字,不是形式,不是说话的长短。
- 一图胜千言,是指有内容的图, 不是胡乱的图。
- Ppt 不需要读,大家都认字, 你要讲的是ppt上没有的东西。
- Ppt 技巧的核心不是用什么花俏的形式,而是用最简洁有效的形式表达。举个例子,如果用三角来写, 应该是三个点上的内容是互相支撑的,如果他们没有这个关系,不要用这种形式。 (一个例子是Robin的ppt, 基本没有什么奇特的修饰)
- 数据要全面,但是切忌大量堆砌, 我们不是用ppt上数据量的大小来衡量你做的准备是否充分。
- 逻辑要自然,用数据来说明问题,结论应该是能够自然得到的,不能脱节。
- 每一页有且仅有一个观点。没有观点的ppt不要写。